小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我的电脑界面沉思过这样的问题:
电脑有C盘,电脑有C盘,DF盘和G盘,为什么没有A盘和B盘?
许多吃瓜的人不知道真相,带着求知欲认真搜索。
结果发现,网友们在这个问题上化身了谜语人,为什么不闭嘴呢?A、B盘。
哥哥终于找到了原因,怕暴露自己的年龄。
所以,这A、B盘子到底去了哪里?
嘿嘿,机哥今天就解开这个都市传说。我们必须从早期的计算机开始。
电脑最早是纯硬件,只有一个身体是空的。
该系统需要一个装有软盘驱动器(软驱动器)的容器。
(IBM 23FD: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软盘)
综上所述,电脑是空壳,插入什么系统软驱动就操作什么系统。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手机可以插一个盘运行安卓,然后换一个盘运行iOS,真是爽歪歪~
但当时系统没那么好玩,当时主要是搭载的DOS通过输入命令符实现系统和系统的所有操作。
既然是作为电脑的系统盘和第一个接入盘,命名为A是合理的。
但是软盘的质量很差,尤其是频繁写入更容易损坏。因此,很多人会将a盘设置为只读不写,以免损坏系统文件。
当时还没有存储空间。如果像上面那样操作,一旦重启,就是新电脑。
试着想,机哥码字码了一整天,结果突然停电关机,什么都没有。
随着计算机承载的任务越来越多,文件数据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没有人敢在文件丢失时做冤大头。
这时,人们想到用设备存储文件数据,这样即使停电关机,也不必从头再来。
八哥:我知道,所以U盘诞生了~
咳咳,离U盘出生还有20年。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的,再加一个软盘就好了,平时一直和电脑连在一起。
它用于存储工作和文件数据,以便在下次启动时继续完成以前的工作,并独立取出和他人一起读写数据。
既然是第二个软盘,叫B盘也不过分吧?
到了20世纪80年代前夕。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设备:
此时,双软盘已成为主流配置。我们Apple II有两个读取槽,一个读A盘,一个读B盘。
顺便说一下,1979年,一个软盘的存储空间只有875KB。
现在,软盘甚至不能保存一张普通的照片...
有些机友可能会问:A盘和B盘都来了,C盘什么时候来?
啊,这不是来了吗~
C盘的说法其实是伴随着硬盘的出现。
1983年,IBM第一条带发布「硬盘」个人电脑:IBM-XT。
这台电脑的地位显赫,IBM将其命名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的英文缩写PC成为未来40年所有个人电脑的代名词。
(IBM-XT:个人电脑PC的开创者)
说到配置,当年也叫机皇~搭载Intel的8088,内存128–640KB,硬盘为10MB。
足足10MB啊,这和几百个软盘相比KB但真的是良心多了。
存储空间飙升,所以硬盘对软盘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更不用说随着硬盘的不断发展,直接做到了几百GB,甚至1TB,秒杀软盘。
啊,既然在此之前,A和B两个字母都被征用了,硬盘自然被称为C盘。
但这只是形成的A、B、C三盘合璧的场景,为什么A和后来?B不见了呢?
别担心,我们现在来区分一下ABC三盘各自的任务哈:
A盘负责装载操作系统;B盘制文件存储和交换数据的设备;C存储稳定的文件数据。
随着C盘容量的增加,终于有一天一天微软醒目了:反正硬盘这么大,为什么要软盘?
微软直接将系统默认安装在C盘中,所有目录的默认保存路径都转移到C盘中。软盘的作用开始减弱。
随着系统盘的变化,软盘的生命开始倒计时。
光盘和U盘的出现加速了软盘的消失。
(比尔盖茨和光盘)
比尔盖茨身下33万张纸的内容可以装万张纸。光盘的存储空间很容易达到数百MB。
相信机友小时候用过光盘吧?几百MB有电影和游戏的空间。就像软盘一样,你做不到这一点。
机哥说是**推动科技发展,不过分~
后来出现了USB闪存盘(U盘),随时可读可写。
不仅存储空间是软盘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而且体积更小,可以像钥匙一样放在口袋里。
计算机制造商更喜欢推广USB嘴,这不仅是因为U盘本身足够好,而且取消了巨大的软盘槽,电脑可以简单得多。
硬盘、光盘、U三盘的出现和普及直接杀死了软盘。
但是,软盘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吗?
虽然我们现在很难在电脑上看到它A、B盘子,生活中很难看到有人用软盘存东西,但是,机哥想说,其实软盘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
我们仍然可以在宝藏、鱼和其他平台上找到软盘。
很多网友没想到的是,这些软盘现在被05后和10后视为Word手工制作文档保存按钮。
因为啊,我们电脑里的保存按钮还是软盘。
也是人类科技历史遗留下来的小彩蛋~
不仅如此,微软还向计算机历史致敬,即使是最新的Windows 11里仍保留A、B软盘的名称仍然以C盘为初始盘。
虽然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但这个看不见的名字就是它们存在的证明。
虽然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但这个看不见的名字就是它们存在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