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北大方正宣布破产重组后,好兄弟清华紫光也走上了类似的命运。
7月9日,紫光集团宣布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通知。
简单来说,这个通知是因为紫光集团欠银行债,没有如期偿还。
回族商业银行的债权人愤怒地将紫光集团告上了法庭。
紫光集团以债权人名义申请破产重组,理由是缺乏偿还能力。
而且背靠清华,还威胁要打下一个芯片帝国的清华紫光,作为一家根正苗红的校企,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种状态的?
又要提一个人——赵伟国。
二、赵伟国和紫光集团投资史赵伟国出生在新疆的一个小地方,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却一心想考清华。
没想到,经过一番努力,赵伟国真的考上了清华,实现了贫电脑困学生的反击。
因此,在清华读研期间,赵伟国去紫光实习。
这是他和紫光最初的缘分。
但赵伟国并没有留在紫光下。
他在大学学习无线电系,但赵伟国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反而更热衷于投资赚钱。
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与朋友合资创办公司,进入投资行业,利用房地产、天然气等项目市场火爆的东风,赚了很多钱。
赵伟国曾自满地说:当时,进入房地产就像抢钱一样。我带了100万元去了新疆。当我回来的时候,我赚了45亿元,赚了4500倍。”
个人认为,也许是从小贫穷的生活,造就了赵伟国骨子里崇尚资本的本性。
即使后来进入紫光充满学术氛围的紫光校企,也没有改变。
甚至,它也深深地影响了紫光集团,使紫光集团从务实的校企逐渐成为大胆的投资者。
紫光集团成立于1993年,背靠清华,紫光不愁技术,成立后,很快就出现了几款卖断货的爆品。
扫描仪、紫光华字输入法、紫光U盘、紫光MP四是紫光集团旗下的经典产品,伴随着许多人的青春。
紫光集团凭借强大的技术输出,迅速跻身中国校企行列。
此时的紫光集团,和它的大靠山清华一样,也有着浓厚的学术气息。
但在2009年,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担任董事长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赵伟国长期混入投资界,来到紫光集团后,仍不改变投资作风,仍继续买买买作战。
紫光集团2013年以17.8亿美元收购展讯通信。
一年后,紫光集团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芯片设计公司瑞迪科。
后来紫光集团不惜花费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新华351%的股份。
最后,赵伟国还威胁要收购台积电,真的买得很高。
仅仅十多年来,紫光集团就有60多次并购,官网也直接写着,从芯到云。
相比之下,郭台铭并没有好气地说:赵伟国是个炒股者。”
除了赵伟国根深蒂固的投资属性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赵伟国认为中国芯片产业普遍落后于国外,从零开始研发是不可避免的。最好直接用资本换技术。
但这真的万无一失吗?
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芯片这样的高科技产业,一旦落后,难免会受制于人。
最好的例子是美国和华为之间的芯片纠纷。
更何况这种买买买买的模式还是隐藏着巨大的隐忧。
是什么压倒了紫光?这种隐忧也是紫光上诉的一大原因。
也就是疯狂的买买买买是以债台高筑为代价的。
赵伟国投资房地产和太阳能的重要原因是他有足够的实力,除了他自己。
但芯片是一种投资大、资金回笼慢的技术产品,普通人不能在短时间内烧很多钱。
然而,赵伟国并没有考虑两者之间的差异,而是简单粗暴地将房地产的投资风格应用到紫光集团。
因此,紫光集团3000亿资产的背后,其负债也直接上升到今年的2000多亿。
电脑紫光集团没有等到还款,根本无法偿还债务。
自去年以来,紫光集团开始宣布现金紧急,许多债券也违约。
在6月30日紫光集团债务违约公告中,有6只债券违约。
然后一直拖到今年7月,债券人终于忍不住把紫光集团告上法庭,要求紫光集团破产清算。
而这不是结局。
根据公告,紫光集团今年12月底还有另一只13亿元的债券即将到期。
曾经风光无限的紫光集团终于被撕下了遮羞的场景。紫光集团在看似资产巨大的背后,早已资不抵债。
为什么要走这一步?也许紫光集团的负责人应该反思。
我们常说一口气吃不了大胖子,能做多少事 但紫光集团只是想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最后,迎来了反噬。
北大方正也走到了类似的困境,为什么不呢?
总资产高达3600亿元,债务高达3030亿元。结果在2020年,仅仅因为一笔20亿元的债务,方正就无法经营,申请破产重组。
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一年后,紫光集团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依托知名校电脑企,拥有雄厚的资源和技术,方正和紫光该前途光明,为何一步步走到这个结局,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无法核实,不是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景行行止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