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启动设置没有usb-(u盘启动设置没有pe界面为什么进不去)

192.168.1.1 次浏览手机阅读
(u盘启动设置没有pe界面为什么进不去)

现如今,USB接口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用来传输数据的USB-A接口、给键盘鼠标等周边设备进行供电的Mini-USB/Micro-USB接口,还是安卓手机、笔记本电脑上早已经普及的USB-C接口,随处都可见到USB接口、USB充电协议,或是其他基于USB衍生的技术或连接器设计。


然而,在USB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USB技术标准却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差评。稍微了解过数码圈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如今的USB技术标准不仅又多又乱,而且还存在着反复利用新概念进行过度包装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明确改善。


近日,USB推广组织USB-IF宣布,他们计划在11月举办的USB DecDays上发布全新的USB4 Version 2.0新规范,同时预告了USB4 v2.0的部分功能特性,其中包括了传输带宽翻倍、更高的充电功率、更新的DisplayPort协议等,整体参数比起当前业界最强的雷电4接口似乎还要高出不少。

(图源:USB-IF官网)


时隔多年,市面上终于出现了一个超越雷电协议的USB协议规格,这个消息的发布确实让不少数码爱好者感到兴奋不已,但是也让部分普通消费者感到一脸懵逼。到底USB4 v2.0是什么水平?USB4 v2.0的发布能否改变USB标准命名混乱的现状,还是会加深这种情况呢?

更快的速率,更快的体验


先让我们看看全新的USB4 v2.0技术标准,只要打开USB-IF官网即可在醒目的位置见到USB4 v2.0的内容更新公告。根据官方介绍,此前发布的USB4标准是基于雷电3技术开发而来,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40Gbps,而新发布的USB4则是基于全新的物理层架构开发,对数据传输和显示输出协议都进行了换代。


受益于物理层架构升级,USB4 v2.0的传输速率得以翻倍。根据官方说法,新的接口将会适配新设计的USB Type-C有源线缆,在这种线缆的支持下,USB4 V2.0 将有高达80Gbps的传输带宽,这个速度是雷电4接口的2倍,也是当前最快的物理接口速度。


(图源:USB-IF官网)


如果以80Gbps的理论来算,那么在使用USB4 v2.0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理论传输速度电脑最高可达10GB/s,也就是说复制1TB的数据文件只要不到两分钟就行。当然,这是在使用“新设计的USB Type-C有源线缆”达到的数据,如果使用普通USB线缆,则速度会减半到40Gbps(也就是相当于雷电4/USB4水平)。


所谓有源线缆,指的是内置信号放大器、采用光导纤维的线缆。与传统的无源铜芯线相比,有源光纤线可以做到更长、更轻、更细,在抗干扰和衰减性能上也要更胜一筹。但与此同时,额外增加的激光器和驱动芯片使其成本相较于普通线缆会高出不少,价格可能高达数百元。

(图源:USB4光纤线/波克夏科技)


除了传输速率,USB4 v2.0的数据架构也进行了更新,有利于设备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带宽。在USB4 v2.0的加持下,未来的笔记本电脑将能够直接输出8K/120Hz的显示信号,而高速硬盘、显卡扩展坞等严重依赖于数据通道的设备功能时可以近乎无性能损耗地接入电脑。


最后,USB4 v2.0保留了一贯出色的向下兼容性,能够向下兼容USB4、雷电3、USB 3.x、USB 2.x乃至更早的协议,所有老款设备都能正常支持全新接口,用户无需担心兼容性的问题。从规格上看,USB4 v2.0无疑是目前市面上规格最高的USB接口标准。


更复杂的命名规则


有趣的是,在接口标准逐渐提高的同时,USB-IF似乎依然无法摆脱命名混乱的问题。


电脑

自从诞生以来,USB通信协议的相关标准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一个字——乱。从USB 1.0开始算起,加上最新的USB4 v2.0以及相关的雷电接口等,目前大家能看到的USB接口标准已经接近两位数,而且每个标准的传输速度、充电速率及物理接口都是不一样的。


更糟糕的是,许多后出的新USB技术标准,在命名规则上还有故意误导消费者的意思在里面。举个例子,在2000年发布USB 2.0标准时,USB-IF曾经将老旧的USB 1.0命名为USB 2.0 Low-Speed,将USB 1.1命名为USB 2.0 Full-Speed,而正在的USB 2.0则被命名为USB 2.0 High-Speed。


要知道USB 1.0的传输速率只有1.5Mbps(0.18MB/s),USB 1.1的传输速率只有12Mbps(1.5MB/s),而USB 2.0的理论传输速率应该为480Mbps(60MB/s)。传输速率天差地别的三项接口标准,居然同样被命名为“USB 2.0”,难怪当时就有诸多媒体撰文教消费者如何认清真正的高速USB2.0。

(图源:arstechnica)


到了USB 3.x的年代,USB-IF更是变本加厉,为我们带来了两度改名的精彩好戏。首先是将USB 3.0的迭代命名为USB 3.1 Gen2,让配备了USB 3.0接口的设备直接升级为USB 3.1 Gen1,普通消费者开始出现混淆搞不清的现象。


次年九电脑月,USB-IF带来了全新的USB 3.2接口标准,将最新迭代标准命名为USB 3.2 Gen2x2,并将USB 3.0、USB 3.1全部纳入了USB3.2 的序列,改名叫做 USB3.2 Gen1、USB3.2 Gen2。这样一来,很多只配备了USB 3.0接口的电脑、存储外设,只需修改一下产品的注释,就直接原地升级为“最新的USB 3.2接口”。最关键是,消费者还挑不出毛病来。

(图源:EEFOCUS)


2019年9月,USB4正式发布,最高传输速率达到40Gbps。就在你以为USB-IF要从良的时候,他们又出来整活了,与雷电3类似,USB 4拥有着USB4 20Gbps和USB4 40Gbps两个版本,最高带宽分别可以达到20Gbps/40Gbps,消费者需认清楚USB4 40Gbps才是满血接口。


然后,就是最新的标准了。不是USB 4.1,也不是USB 4.0 Gen2,更不是USB 5.0,USB-IF采用了一个全新的命名规则——Version 2.0。不但命名规则和以往完全没有关联,而且新标准的名字显得格外冗长,甚至乎要启动USB4 v2.0的全部特性还要购买特定的有源线缆,否则使用起来就和USB4 40Gbps差不多。

(图源:搞笑漫画日和)


我只想说,还能不能让人好好买数据线了!

有的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像USB-IF这样的大组织,还是会出现这种命名混乱的问题呢?事实上,这是由USB-IF这家机构的构成决定的,USB-IF是由英特尔、微软、ibm等多家公司组成的USB标准化协会,而整个USB标准的混乱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各大厂商内心里的那些商业考量。


不管是USB速率标准的反复“重命名”,还是如今USB Type-C接口上至USB4 v2.0、下至USB2.0皆可使用的状况,又或是USB的供电和传输标准要分开制定的现实。说白了,都是为了故意造成消费者的混淆,从而让厂商们可以“混淆”地进行销售的一种手段。


有用,但是有限


总的来说,USB4 v2.0算是近年来USB接口标准又一次大版本更新。全新的物理层架构,让USB4 v2.0的最高带宽达到了80Gbps,是雷电4接口标准的两倍;全新的数据架构,让设备更合理地把带宽用尽、榨干,更好地实现高清画面输出和外置显卡扩展;而USB Type-C接口标准、USB PD充电标准也有望得到同步更新。


不过,从实用性来讲,USB4 v2.0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远得很。一方面,USB Promoter Group CEO布拉德·桑德斯曾表示,厂商适配接口标准的产品开发周期是12至18个月,即在2024年前我们几乎不可能看到USB4 v2.0的产品上市;另一方面,有源线缆的价格之昂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这项接口标准的普及。

(图源:AMD)


回顾USB4标准问世的这几年时间,我们不难发现,因为雷电3/雷电4技术的原因,USB4的普及速度显得非常缓慢,直到今年才有采用AMD处理器和USB4接口的产品在大面积上市。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本质上还是因为英特尔和USB-IF成员之间的利害关系。然而,随着USB4 v2.0标准的到来,雷电4接口第一次成为相对落后的一方,而AMD更是在官方推特上不遗余力地宣传着这项技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各家产品的传输能力和连接性能都会有跃进式的提升。


电脑
喜欢 ()